過程能力指數Cp 與 Cpk 詳解
時間:2018-12-18 作者:本站原創 點擊:78次
一、控制圖與Cpk

1.應該是控制圖顯示過程是穩定的時候計算CP/Cpk才有意義. 其次他們是兩個概念,但是是有緊密聯系的,當cpk很高如1.67以上,合理經濟的做法應該是不用控制圖,1.00-1.33之間應該使用控制圖,1.33-1.67之間看情況而定,考慮成本和對產品的需要等因數.如果小于1.0,用了控制圖恐怕也沒有什么意義.因為很多產品是不符合規格要求的,還得全檢,做控制圖恐怕是浪費。
2.Cp/Cpk衡量的是過程能力,控制圖是用來對生產現場的波動預測和控制,Cp/Cpk可能很低,控制圖可能沒有問題。
3.量產前對工序進行計算cpk,只有Cpk達到1.33以上才可以進行批量生產,這時才用控制圖對過程監控。

4. 兩者都很重要,是相輔相成的,當要評價一個環節時,需要用分析用控制圖,不斷統計其CPK并持續改進,當改進完成CPK滿足客戶要求時形成文件或標準,這時又要用到控制用控制圖,監控過程是否波動較大能不能滿足要求,同時也要分析其CPK能力,若過程能力不足則又需改善,改善過程又要不停的用分析用控制圖,反復循環,持續改進. 總的來說,控制圖是為發現異常,而CPK是預見異常的發生并及早采取措施防止.
5.CPK是過程能力指數,結果可以直接反映你的產品或流程滿足顧客需求的能力,而控制圖的基礎是制程穩定,也就是只有偶然因素存在,應該有個先后順序,如果CPK不好,控制圖是沒有意義的,所以最先要解決的是CPK的問題,一旦CPK得到改善,自然可以應用控制圖來反映你的CPK狀況了。
6.實際當中,我們是這么用的: 控制圖使用八大規則報警 Cpk除了計算所有數據的Cpk之外,每隔25到30組數據,計算此25到30組數據的Cpk 偶覺得Cpk能很好的發現第二類錯誤 。
二、Cp與Cpk區別
1.CPK來源于6西格瑪管理:
CPK值0.67,1.0,1.33,1.67分別對應的是六西格瑪水平的2,3,4,5水平等級,在西格瑪不平中,1、2、3、4、5分別代表能力過小,不足,尚可、充足、過剩。同時與PPM也有相對應的數據。

2.CPK:過程能力指數,是在過程有偏移情況下的過程能力,前提是要過程穩定且數據是正態分布,而且數據應該在 25組以上(建議最少不要低于 20組,數據組越少風險越大),只考慮過程受普通原因的影響。因為過程只受到普通原因變差影響是理想狀態下的,從長期來說過程總會受到各種特殊原因的影響,所以又被稱為短期過程能力,也叫潛在過程能力。CPK通過 CPU或 CPL的最小值來計算,計算公式:CPU=(USL-X-bar)/3σ和 CPL=(X-bar-LSL)/3σ.
3.Cp:過程能力,僅適用于統計穩定過程,是過程在受控狀態下的實際加工能力,不考慮過程的偏移,是過程固有變差(僅由于普通原因產生的變差)的 6σ范圍,σ通常用 R-bar/d2或者s-bar/c4來估計。所以過程能力是用過程在受控狀態下短期數據計算的。因此又將過程能力稱為“短期過程能力”,實際中常將短期省略。這個指數只是針對雙邊公差而計算的,對于單邊公差沒有意義。計算公式為:CP=(USL-LSL)/ 6σ.

總結:
1.Cp和Cpk都要計算,不管過程有沒有偏移。
2.Cp反映的是能夠達到的過程能力的最高水平,除非進行剔除普通原因的系統措施 。
3.Cpk反映實際的過程能力,提高的途徑是減少偏移,往往是采取一些剔除特殊原因的局部措施即可提高Cpk值 。
4.當分布中心與公差中心重合時,Cp=Cpk,而不是說工序能力指數記為Cp。
5.所以兩者都要計算,都有各自用途,要結合著進行分析。說計算Cp沒用的也說法是不對的 討論理論概念實際上很容易,Cp是制程能力指數,只考慮一致性程度,而Cpk是綜合制程能力指數,同時考慮偏差和一致程度。公式是以6sigma為分母,但是,現在國外最好的公司也確實只做到3-4,即3.8sigma——99.9%。
6.Cp是短期工程能力﹐它是不反映標準中心與實際中心偏移的情況。
7.Cpk是長期的工程能力﹐它是考慮標準中心與實際中心偏移的情況﹐它永遠小于或等于CP Cp反映的是你的工序水平,而Cpk則是一個控制水平 Cp和Cpk之差,反映了你的管理水平 。
1.CP計算:
A、短期研究:CP=(UCL-LCL)/8s
B、長期研究:CP=(UCL-LCL)/6s
2.CPK的計算:
(1)短期研究:CPK=MIN【(X-LCL)/4s,(UCL-X)/4s】
(2)長期研究:CPK=MIN【(X-LSL)/3s,(UCL-X)/3s】(上述X值頭上有兩橫,為平均中值) (6s,3s看起來很復雜,在家仔細觀察一下,其實就是所謂的6s分布及其分布的一半。這樣一看,我們對CP及CPK的理解就容易多了。)
CP:這是一個能力指數,定義為容差寬度除以過程能力,不考慮過程有無偏移。
PP:這是性能指數,定義為不考慮過程有無偏移時,容差范圍除以過程性能,一般表達為:PP = (該系數僅用來與CP及CPK對比,或/和CP、CPK一起去度量和確定一段時間內改進的優先次序)。
CPU:這是上限能力指數,定義為上容差范圍上限除以實際過程分布寬度上限。
CPL:這是下限能力指數,定義為容差范圍下限除以實際過程分布寬度下限。
CPK:這是考慮到過程中心的能力指數,定義為CPU或CPL的最小值。它等于過程均值與最近的規范之間的差除以過程總分布寬度的一半。
PPK:這是考慮到過程中心的性能指數,定義為:最小值(僅用來與和對比,并測量和確定隨時間改進的優先順序)。
CR:這是一種能力比值,是Cp的倒數 。
PR:這是一種性能比值,是Pp的倒數 。